close

  8歲的小珠認真翻閱漫畫書,媽媽則在身邊陪讀。類似的情景在自助圖書館內隨處可見。11月15日,周六上午,在佛山三水自助圖書館內,約80平方米寬的場地,坐著近20名讀者。
  三水自助圖書館位於三水明富昌體育館首層,就在三水新華書店裡面。作為三水城區的中心地帶,周邊既有體育館,又有公園,是很多市民節假日必去的地方。讀書熱帶動銷售熱,書香提升城市的價值。新華書店成為三水的文化地標。
  近年來,人們的購書方式和閱讀習慣發生深刻變化,實體書店遭受重大衝擊。三水新華書店也不例外,歷經漲租、搬遷等風雨後,三水新華書店整合資源形成合力,融入城市發展的黃金地段,著力打造城市文化地標,逐步擺脫實體書店的經營困境。
  文/圖:
  南方日報記者 胥柏波
  改變城市地標的書店
  遠處有市民在公園漫步,近處是年輕人在籃球場上奔跑,室內是安靜閱讀的讀者……在三水明富昌體育館首層,時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幅動靜結合的畫面。
  “這一帶是很好的地段,附近有公園、體育館,還有3000多平方米的室外場地,形成一個文化圈,動靜十分明顯。”三水區委常委、區委宣傳部長何國輝告訴記者,將新華書店和自助圖書館設立在這裡,就是為了增加城市的文化內涵。
  對時下的發展機遇,三水新華書店總經理何小軍倍感珍惜。然而,時光回到一年前,他卻百感交集,“受到電子閱讀的影響非常大,門店租金又面臨上漲的壓力。”
  何小軍坦言,三水新華書店經過7年的經營,門店經營面積從2006年的531平方米,到2013年的1400多平方米,年銷售額從2007年的196萬元到2013的566萬元,雖然實現了穩步發展,但卻是苦苦支撐。2013年初,書店遇到了最為困擾的難題,門店租賃合同到期,業主提出漲租,門店或被迫撤場停業。
  此時,已有65年曆史的新華書店,雖在改革開放中獲得快速發展。但卻也深感焦慮,互聯網改變閱讀習慣,市場競爭十分激烈,壯大傳統出版發行業困境重重。為此,廣東省新華髮行集團決定通過“門面升級改造”等措施,提升文化服務平臺,破解讀者流失的困境。
  在經過深入調研和討論後,三水區委、區政府決定:把書店融入黃金地段,打造成三水的文化地標。
  書店最終選址在位於區中心黃金地帶的區委的物業——明富昌體育館一樓,室內面積1750平方米,室外面積3000平方米。門店租賃價格也比較優惠,與市場價相比,每年租金優惠約110萬元。
  為了適應讀者閱讀習慣變遷,書店創新設置了備受讀者贊許的閱讀空間——蘭亭閱讀區,面積60平方米,是以閱讀為核心的體驗空間,環境古樸典雅,併為讀者提供舒適的閱讀和免費Wi—Fi服務。
  實際上,有些地方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,往往將好的資源配置給了經濟效益好的項目,因而忽視了文化的建設。
  “市場文化和公益文化結合,體育文化和書香文化整合。”何國輝認為,三水新華書店地處中心城區,加上周邊的體育館、公園等公共基礎設施,共同構成“動靜結合,外動內靜”的文化圈。
  令人欣慰的是,書店的效益得到切實的轉變。據初步統計,今年暑假期間,前來書店的市民增多,周一到周四的日均人流量為4000多人次,周五至周日的日均人流量是8000多人次。而今年的銷售額預計達到900萬元,比過去增加一倍。
  公益文化VS商業效益
  在三水新華書店,一個無人看守的24小時自助圖書館格外引人關註。進入自助借書系統,拿出身份證,按照屏幕提示,“點擊自助借還圖書系統——刷身份證——輸入電話號碼——設置密碼”,操作完成後,一張借書卡就辦理好了。市民只需挑選自己喜歡的書,就可以通過系統完成借還程序。
  “這兩年,這裡(自助圖書館)多了很多圖書。”正在陪女兒借書的黃女士高興地告訴記者,她家就住在新華書店附近,來借閱圖書很方便,孩子今年8歲,在三水中心小學讀二年級,非常喜歡看書,養成了借書還書的習慣。
  自助圖書館於今年4月23日“世界讀書日”啟用,館內面積80平方米,有全新圖書7000多冊。閱覽桌椅、空調、飲水機、免費Wi—Fi……走進自助圖書館,設施一應俱全。無人值守,永不閉館。
  何小軍告訴記者,三水新華書店作為國有企業,積極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,配合佛山推動智能圖書館,將圖書館的服務延伸到社區、商場、地鐵站等公共場所。因此,書店無償提供80平方米的場地,將自助圖書館融入實體書店。
  24小時自助圖書館受到市民的青睞。圖書館開放的第一天,2000冊少兒圖書,很快就被借得只剩下兩三百冊,圖書館連夜補充新書。據統計,從4月開館至今年8月,100天左右的時間,自助圖書館共借出18243冊書,借閱量和圖書流轉量不斷得到刷新。
  僅憑一張身份證能否確保借出去的書按時歸還?面對眾多人的疑問,何小軍坦言:“以前,我們也很擔心,憑一張身份證,能否找回書。”但他懇切地告訴記者:“借出去的書沒有出現不歸還的情況。事實證明,這種操作起到很好的效果,惡意不還的情況很少。”
  如今,自助圖書館供市民共享,也激發他們共建的熱情。據瞭解,目前,三水自助圖書館的日常維護,主要依靠10多名志願者,他們在空餘時間自發前來整理圖書,清潔衛生。
  在記者採訪時,不少市民積極建議:“我們希望政府適當增加資金投入,提供多一點新書”;“能不能發起自願捐書活動,很多市民買了書,看過後,就把書當廢品賣了,還不如捐給自助圖書館,大家都可以閱讀”……
  “借書也可以促進圖書的銷售。”何小軍感嘆,“過去,我們總擔心實體書店會消亡,但實踐證明,通過文化建設,引導培養市民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,能為圖書銷售帶來很好的帶動作用。”
  “社會文化和公益文化得到很好的結合。”廣東新華髮行集團總經理蔣鳴濤認為,三水新華書店已成為該地區的文化地標,以書店為依托構築形成大文化圈,公益文化與商業效益相得益彰,共同促進。
  城市文化綜合體的未來
  如今,三水新華書店已經不是僅僅追求經濟效益的書店,而是城市文化綜合體。
  “啤酒+書香”是以文化帶動商業活動的縮影。據介紹,三水新華書店舉辦了很多以文化為引領的活動,以啤酒節為例,通過購書與啤酒的互動,市民當天各得其所。
  尤其是每逢節假日,三水新華書店還舉辦了書畫藝術展、小型文化沙龍,或者是簽名售書、名家講座,或者是報告會、閱讀會,或者是兒童溜冰、三人籃球賽等活動。
  何國輝認為,三水依托新華書店的優勢,打造了城市“文化鏈”。比如全區的公共講座——“淼淼講堂”,每周都邀請名家開講座,“每場講座都滿座”。
  過去,圖書的生產銷售模式是出版社出版,實體書店銷售,讀者只能被動接受市場上提供的書籍。為了應對新媒體衝擊,三水新華書店進行了“你選書,我埋單”的探索。也就是說,通過自助圖書館、“三水圖書館”微博等平臺,書店將暢銷書、借閱量大的書、市民意見等反饋給出版社,加強圖書出版的針對性。“配書按照讀者需求,有效避免了採購的書讀者不喜歡,書架流動量不大的問題。”
  “對於一個地方城市而言,商業可以成為地標,文化也可以成為地標。”廣東省委宣傳部出版處調研員林德榮說,過去人們去縣城,一般去新華書店和百貨公司。他認為,地方在城市化過程中既要依靠商業牽引,更要依靠文化牽引,善於把書店、圖書館作為城鎮化的載體,讓書香飄進黃金地段,把書店建成文化地標,城市才能從升級走向升值。  (原標題:傳統書店升級 打造文化新地標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njbzf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